蒼涼的麥田里,播種者闊步揮臂,撒播著希望的種子。飛鳥在空中盤旋,尋覓食物,掠奪播下的種子--正是一幅人與大自然關系的壯麗圖景。米勒從來沒有畫過農民反抗的場面,這也許是由于他的溫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緒的緣故。但他畫的胼手胝足,粗衣陋食的勞動者的形象,實際上對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上流社會就是一種抗爭,雖然這種抗爭是較溫和的。這幅《播種者》即是如此。 這是一個深沉有力的勞動者的形象。身軀高大的農民身著紅衫藍褲,在田野上播種。這幅畫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們在播種者那充滿韻律感和強有力的動作中看到了類似六月革命時巴黎街頭人民的形象。但當時的進步人士卻有不同的反映。作家雨果從這幅畫中看到對人民創(chuàng)造力量的贊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米勒用一種雕塑般的單純而簡練的形象,概括地表達耐人尋味的內容,所以荷蘭畫家梵。高評述說:"在米勒的作品中,現(xiàn)實的形象同時具有象征的意義。 米勒簡介: 米勒(1814-1875)法國畫家,1814年10月出生于諾曼底半島格魯什村的一個耕農家庭,1875年1月卒于巴比松。他自幼參加田間勞動。18歲來到瑟堡師從當?shù)禺嫾覍W習,23歲獲得瑟堡市議會的獎學金,赴跟隨羅拉羅什學畫,但更吸引他的是盧佛爾宮中的名畫。他從米開朗基羅和普桑的畫中學習的宏偉的紀念碑式的形式和氣派,從倫勃朗和夏爾丹的畫中學習到富有平民生活氣息的內容和表現(xiàn)技巧。米勒于1849年夏到巴比松村定居,但楓丹白露森林的景色卻不是他畫布上的主要內容,他的主要描繪對象是法國農村的勞動者。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
|